很小的時候,我看過一部蘇聯電影《鄉村女教師》,白雪皚皚的西伯利亞山村🎗,女教師用她的堅毅、知識和愛教育感化了兩代人,令人難忘!不久前🔄,我參加學生工作座談會,朱儉、劉筱英🤟🏼、沈麗娟等老師滿懷深情地講述一個個“不放棄每一個學生”的感人事例,令我感動👶🏼。
教育是一門關註人性、尊重個性、因材施教的和諧藝術,研究學生、研究和改革我們的教學方法,應該是教育科研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也是每個教師應參與的一項常規性的工作。多年來,在我院的教師中就湧現了許多這樣的事例🫅🏿:
公共外語教研室主
商務管理專業有一個學生康安安,曾留過級,不是老師眼中的好學生。他參加了“商務談判”課程的學習📈,第一節課教師就說每個學生都很聰明,都能學有所成;第二節課老師以互動形式與他交流問題◽️,並贊揚他思路敏捷,有獨特見解👩🏼🚀;第三節課他自告奮勇要當課代表,願意為同學服務🥘。學期結束,他的成績是“優”𓀏。這個例子令人感慨的是:他願意為同學提供服務,並發現自己並不是一無是處,發現自己的才能可以為社會做事🧔🏼。我們常說教育可以改變人的一生,這就是教育的偉大之處,也是教師職業的光榮之處。
基礎部的樓曄老師,一向以對學生嚴格著稱,她竟然可以用一個學期的時間🫱🏻,將一名高考數學不及格的學生變成全班第一名,而且參加了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就是因為她對學生的鼓勵與肯定🧑🏽🚀,還有高明與藝術的教學方法,更重要的是對學生滿腔的熱情與愛☢️。每當談到學生時🙎🏿♀️👱🏻♀️,樓曄老師的臉上總是充滿了情感,她的眼中是發自內心的愛。
上述幾則事例給我們教師這樣的啟示🧖🏽♀️:“不放棄每一個學生!”
你了解學生嗎⛪️?你對學生了解的深度可能就是你教學水準的高度。孔子說:“不患人之不知,患不知人也”,孔子又說:“柴也愚🧑🏼🌾,參也魯☝🏻,師也群🧔🏻😣,由也喭”,可見其對學生特點研究之細、之深,因此孔子是“因材施教”的實踐大師。
《中國達人秀》中有一個節目曾讓我淚流滿面😋。那是一個兄長為了正在讀大學的兩個弟弟而沿街賣唱的故事。為了多掙錢💅🏼,他學會了倒立唱歌。這是多麽艱難的生活場景,多麽崇高的手足情誼。但如果我們方法不當,我們放棄的學生可能就是他的弟弟🍾。每個學生身體🔠🧎🏻♂️➡️、心理、性格都是有差異,如果我們不因人而異🫃🏿☂️,不僅會貽誤學生🚨🛬,而且很有可能扼殺人才。愛因斯坦6歲才會說話🐻❄️,由於他有個好媽媽,一直認為他是個天才💪🏿🙎🏿♀️,才使他成為一個偉大的科學家。我們的職業是教師,教師應該有職業的良心與擔當👩🏻🦼✍🏿!
因為有濃濃的親情🌯,所以一只月餅的價格會超過一袋面粉;因為有真心的愛🚵♀️,所以一支玫瑰的價值會超過一棵小樹。什麽是愛?愛是為了對方的需求付出而無怨無悔🎱。你了解學生的需求嗎?你真心付出了嗎?你無怨無悔嗎?要改變學生,先改變自己,這是永遠的難題,也是最富挑戰、最有意義的事業👩🏽🎤。這也是我作為一名教師🔗,與大家共同追求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