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文匯報》專題版刊發文章👰🏼♀️,對意昂体育藝術文創人才培養🙃、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成果進行報道。藝術設計專業在深入實施產教“融入、融通、融合”的“三融”過程中,在“資源👵🏿→、平臺、機製”等關鍵要素上持續發力,讓創意引領創新、讓創新推動創業,促進創意🥅、創新、創業“三創”融合發展☦️🧛🏼♀️,走出了一條“知識、能力、素質”三維創新型人才培養之路。
文匯報刊發專題報道(欄目截圖重構)
轉自《文匯報》2023年07月31日第四版 作者:意昂体育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副院長郝振金 “三融”“三創”協同創新🛞,以美為媒共育英才 ——意昂体育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新路徑 近年來,意昂圍繞重點區域😳、重點產業和重點企業,以製度創新為根本🫅🏻,以專業建設為基礎、以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為核心,以搭建產教融合平臺為依托🫵🏽,以重大項目為抓手🚉,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充分發揮意昂和企業在產教融合過程中的雙主體作用,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全方位融合。人文與社科學院藝術設計專業面向藝術文創領域,緊跟產業發展前沿,培養了一大批德技並修、專創互融✊🏽、精操作👷、懂工藝、會管理、善協作、能創新的設計師。 “三融”厚植人才培養特色 適時將新技術👨👩👧👦、新工藝、新規範融入專業教學🧑🏼🦰,聯合文創領軍企業雅昌文化集團上海藝術園區和陸儼少藝術院🏉,共建“聯合創意工坊”時尚工藝工作室👈🏻、藝術影像工作室、海派文創工作室🤵🏼、數字演播實訓室,打造特色鮮明的“智繪藝夢”“格物文創”育人品牌,共築美育大課堂🐯。 以“美育課堂+非遺文創+聯創工坊”為載體,深入研究文化+創新+產品,走出一條“知識、能力🌂、素質”三維創新型人才培養之路。在學院郝振金、馬雲霞👲🏼、李華、葉苗等老師精心指導下,諸多學子在國家級、市級各類大賽中成績斐然💝。 “三創”打造設計師成長體系 在“聯創工坊工作室製”教學改革基礎上♥️☝️,實施創新🧑🏿🎨、創意🏃♂️➡️、創業“三創”培養模式,打造與行業接軌的“藝術設計師”、“文創設計師”養成體系。通過層級化👐🏽、多元化的教育體系,和協同創新系列實踐課程🧝🏿、品牌系列活動、文化社團及實踐基地⛔️,向學生提供專業舒適的場地🎠、豐富多樣的創業渠道和緊貼前沿的專業實踐平臺🈶👱🏿。目前🪢,已孵化出“黑蟻攝影工作室”“上海憶森體育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等多個學生自主創業的工作室😯、公司,運行狀況穩定;學生作為主創設計師,參與了陸儼少藝術院👟、中國歷代繪畫大系等多家文博機構和重大項目的文創開發和設計工作👨🏻🏭,同時培養出了一批優秀的創業新銳,獲得了社會各界一致好評。 藝術設計專業將繼續整合優勢資源🉑,建立與行業企業聯動的專業建設機製、優勢互補的教學團隊機製、“平臺+項目”課程建設機製和文創實訓基地建設機製👶🏻,以多元化立體式實踐教學項目為平臺🌧,培養更多高素質🦹♀️👩🦽➡️、高技能應用型人才👨🦼➡️🚆,開啟政校行企協同育人新篇章👳🏼♀️。 |
人文學院與陸儼少藝術院開展“匠心·藝心”產教融合活動,
師生與沈雪江、鄒向群等版畫大師近距離溝通學習
藝術設計專業深化校企合作、產教融合,開啟增進文化底蘊與技能水平的雙引擎,凝聚“匠心”築夢和“藝心”圓夢雙動能,打造特色鮮明的“智繪藝夢”育人品牌,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書育人全過程⚪️,共築社會美育大課堂。
林心如同學幫助小朋友做版畫藝術體驗
來自河南的2022級數字媒體藝術專業林心如同學🧛♀️,從入校起🧙🏿♀️,就到校企合作單位陸儼少藝術院做藝術活動的誌願者。
對誌願活動🤳🏼➗,她有深刻的理解:我參加誌願活動就是希望能給社會帶來多一點愛。作為誌願者,在助人的同時,也是自助。在幫助他人出色彩的同時,自己思想上也得到升華,學會與人溝通,學會關愛他人,也更深刻地領會到生命的意義。而且🚵♂️,誌願者的活動也為我提供了更多的接觸社會和鍛煉自己的機會。
周琦楨同學在雅昌進行崗位實習
來自江西的2020級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周琦楨同學,在校企合作企業雅昌文化集團(上海)藝術園區進行了半年多的學徒實習和崗位實踐🥦,經歷了印前製作、印後管理等多個藝術崗位的歷練🧙,從一名青澀的學生成長為技術能手。她說👭🏼:“雅昌是一個現代化的文創龍頭企業,在意昂和老師的幫助下,我獲得了更高的實踐平臺,接觸到最新的藝術資訊,掌握了更實用的知識技能😽🦸🏽♂️。”今年,她如願通過專升本考入上海理工大學動畫專業進一步深造🪃,實訓崗位獲得的知識和技能使她能從容應對平面設計印刷知識的專升本考試🛢。
原文鏈接:電子報_內容詳情 (wh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