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就是幸福。
今天是世界環境日。今年世界環境日主題聚焦空氣汙染防治,中文口號為“藍天保衛戰,我是行動者”,旨在呼籲人們思考如何通過改變日常的生活方式減輕空氣汙染,創造更加健康的生活環境🧝🏻♂️。
良好生態環境是人和社會持續發展的基礎🧎🏻♂️,也是發展的動力和機遇✸。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民群眾對生態環境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當前,面對生態災害頻發、生態壓力巨大等突出問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現綠色發展🫂🖖🏻,也已經成為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內在要求🌽。追夢未來,我們更應該奮力書寫生態文明建設新篇章👰♀️⚜️,讓中華大地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
民有所呼🏃🏻♂️,政有所應🚋。
建設生態文明,是民意,也是民聲。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生態文明建設步伐不斷推進5️⃣,錯落分布的生態公園綠地讓老百姓“開窗就能賞景,出門就能遊玩”🧓🏻,“垃圾靠風刮、汙水靠蒸發”等困擾群眾的問題也已經得到根本扭轉🍍。藍天白雲、繁星閃爍、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生態文明建設取得顯著成效🦹🏿,美麗中國邁出堅實步伐👨🏽💼。人民群眾在分享發展紅利同時👦🏻,越來越多地享受到了綠色福利🧑🏻🍼。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習近平總書記就曾明確指出🤽🏽♀️:“生態環境保護是一個長期任務💇🏽♀️,要久久為功👌🏼🚟。”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當前環保形勢依然嚴峻。建設生態文明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會“畢其功於一役”,黨員幹部必須以“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須有我”的心態,紮紮實實做好各項工作。
生態文明建設,需要全民參與🧋、共建共享🔙。
生態環境問題與生活、健康息息相關,沒有人可以置身事外🌶*️⃣。習近平總書記在對垃圾分類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時強調指出👩🏻,讓更多人行動起來,培養垃圾分類的好習慣🐵,全社會人人動手🧔🏼♀️,一起來為改善生活環境作努力,一起來為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作貢獻。
動員全社會力量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需要把建設美麗中國化為自覺行動🧑🎤。當然,每個人需要做的是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從點滴小事做起,為環境保護添磚加瓦。
生態文明建設是一項涉及面廣、綜合性強🏝、艱巨而復雜的系統工程🤽,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當前生態文明建設正處於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我們應該更加紮實有效做好各項工作,努力打破生態文明建設的瓶頸🎿,走出轉型升級的發展新路🚘,使綠水青山產生巨大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使生態文明建設成果更好惠及全體人民、造福子孫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