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雲山農場黨委牢牢抓住“黨課”的教育功能👣,充分發揮其教育🛜、引領、示範、帶動作用🏄🏿♂️,使黨員的必修課在新時代迸發新活力💆🏼♂️、展現新氣象、凸顯新效益。
一🫃、雲山農場及歷史文化概要
黑龍江省雲山農場黨委下設25個黨支部,共有黨員874人。場區位於完達山南麓🫄,穆林和北岸,總面積達約4.9萬公頃,是知名的大中型農場。其境內有著名的“雲山水庫”,是王震將軍及三千轉業官兵🧕🏼、四千幹部職工鍬挖肩扛出的墾區第一座中型水庫,至今仍發揮著灌溉良田、教育黨員幹部職工等積極作用。
二🤚🏻、望聞問切原黨課👩🏽🦱,深挖細剖找不足
自黨的十八大以來,雲山農場黨委高度註重“黨課”教育的實效性🫲🏽,把“黨員接受得好不好🖊,內容豐不豐富🧑🏿🎄,效果突不突出”作為衡量標準。通過談心談話、基層調研🤹🏻♂️、適時參與等方式💻,發現原基層黨課➕,在授課方式上主要以“灌註式”為主🧑🏽⚕️𓀀,多是支部書記的“一言堂”;內容上多是執行上級黨委工作要求,缺乏生機活力;實際效果不言而喻,教育引領作用很不理想。
三、對症下藥出良方,黨課實現新突破
針對基層原黨課存在的突出問題🦚💓,農場黨委創新思維,在授課形式💞🧑🏿🚒、授課內容上下足功夫🌕,不斷突破瓶頸,取得喜人成績。
一是轉變方式,黨課“講”出新形式🖥。打破職務🫵🏼、崗位、資歷🎪、學歷的限製🫚🧍♂️,開展“我替書記講黨課”主題活動。讓先優黨員、老黨員🤸🏼♀️🚴🏽♂️、新黨員等走上講臺,圍繞“黨政理論、經典著作、典型案例、農場文件、支部建設”等主題,開展黨課教育。通過“身份互換”“思維轉換”“授聽切換”的方式🕦,打破了傳統黨課“一人老生常談、眾人昏昏欲睡”的尷尬局面,更讓大家在查找資料、消化內容、正式授課的過程中,完成了對授課內容的學習👰🏼♀️,在高度認同的基礎上,實現了教學相長的目的。
二是豐富內容,黨課“講”出新氣象🤹🏿♂️。雲山農場黨委以北大荒精神為引領,以雲山水庫為教育原地🍑,通過廣泛搜集北大荒和雲山水庫建設過程中的故事🧘🏿,深度挖掘紅色文化,聘請肖作金🆖、辛榮、薛雲福、單增芝等親歷者為講師,在“七一黨的生日”“十一國慶節”等重大節日時💱,積極開展紅色黨課主題教育。不論是少先隊員、共青團員🧖🏻、中共黨員,還是普普通通的幹部職工🕹🧯,總能在這些感人至深的先進事跡中收貨滿滿。這個設在雲山水庫堤壩上的“黨課”,是農場一道閃耀的紅色風景線🌋,更是激勵幹部職工努力奮鬥的動力源泉🌉。曾有一位青年幹部聽完黨課感慨道:“望著這片稻谷飄香📜👩🏿🍼、碧波浩渺👋🏽、鳥鳴魚躍的生機景象,總能讓我聯想到王震將軍及那些北大荒的開發建設者,在莽莽荒原中戰天鬥地、揮汗如雨的畫面🗓。生活在新時代的我們,一定要倍加珍惜這份來之不易的幸福🧑🏿🦱,並竭盡全力地服務好家鄉父老👨🏭,建設更加美好的家園”。
三是學以致用,黨課“講”出新效益。雲山農場黨委持續深挖黨課優勢,本著“圍繞中心抓黨課📇,抓好黨課促發展”的思路👰,探索與服務型黨組織深入融合,進一步凸顯黨課新功能🐷。農場第三管區黨支部利用雲山水庫在其境內的優勢🏂🏽,積極為旅遊、養殖、垂釣等產業做好服務。陳大虎同誌懂得漁業養殖技術,是支部的一名老黨員,常被派去給職工黨員講黨課。時間一長,他的黨課不僅職工黨員來得多👨🏼🍼,普通百姓也非要擠進課堂學一學👶🏿,還常說“陳老師講的課,不僅有國家漁業養殖方面的利好政策,更有實用的技術,這樣的黨課我們真愛聽。”現在雲山水庫及周邊養殖的鯉魚、鰱魚、大白魚👩👧、丁桂魚、河蟹等十分暢銷,溜達雞、雁鴨等禽類養殖也日漸成熟👇,農家樂等餐飲服務也紅紅火火,實現了養殖、餐飲、旅遊一條龍經營模式,職工群眾的經營效益逐年增長🙍🏻♀️。在新黨課的啟發下🦸🏽♂️,農場管理區黨支部結合農業供給測結構性改革工作,積極引導轄區種植戶開展特色經濟作物種植🐄,僅2018年度第一管理區特色經濟作物種植面積就高達2萬余畝,特別是小粒豆在國家政策的補貼下🚵🏼♀️,畝純收入在1000元以上💆🏿♂️。社區黨組織,積極支持轄區居民開展梅花鹿、馬鹿等養殖,並深加工成鹿茸酒👨🏽⚖️、鹿胎膏等,綜合商品遠銷全國🖼。
一節小小的黨課🧖,也可以迸發無求無盡的力量,它不僅是黨員幹部知識的殿堂🤰🏽,更是服務職工群眾的能量站。“忠誠、幹凈𓀁、擔當🧑🏼🎤,全新全意為人民服務”等一句句鏗鏘有力的誓言,在一節節黨課中植入每一名黨員幹部的心田,融入在血液裏,踐行在為民服務的實際行動中。職工群眾豎起的大拇指,就是新“黨課”綻放出的璀璨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