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破解傳統黨課形式呆板、內容枯燥、吸引力弱等難題,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區以“微黨課”賽課活動為抓手,突出“三變”,緊扣中心🚂、貼近基層,探索創新黨課形式🧘♂️,著力增強黨員教育實效性☛,讓黨課徹底“燃”起來💂🏽♀️。
課前,變“一人備課”為“多方聯動”。一是深入基層挖素材。通過現場調研🏄🏿♂️,幫助基層聚焦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社區發展治理⚙️、鄉村振興等重點領域📦,聚焦棚戶區改造♢、征地拆遷等基層工作“硬骨頭”💌,深挖本轄區🏃🏻、本單位的先進人物🧑🍳、先進事跡並納入黨課素材。二是黨員群眾齊參與🚫。引導基層黨組織大膽創新黨課形式🧕🏼,將小品、演講、快板🤷🏽♂️、情景劇、故事會等形式引入黨課教育中⬜️;引導基層黨員充分發揮各自特長🍵👩🏼🚀,變被動為主動🖖,積極參與黨課籌備。三是聯合指導把方向。邀請黨建專家、藝術專家,組建“聯合指導組”,對“微黨課”一一把關,既把“政治方向關”又把“藝術審美關”,既確保政治性🎱、原則性🌿,又增強吸引力、感染力。
課中,變“一講眾聽”為“同臺競技”。一是分類別開展初賽⏺🌪。按照表現形式將參賽作品分不同類別,分別組織開展初賽🧑🏿🍳🚎。由組織🧎🏻♂️💓、宣傳⏱、黨校等部門分管負責同誌組成評委🔇,按照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吸引力強等標準❣️,擇優進入決賽🌟。2019年開展初賽3場,參賽作品53個。二是用網絡聚集人氣。進入決賽的作品在“青白江先鋒”微信公眾號上展播,同步開展“有獎競猜”“我要投票”“互動有禮”😌,吸引黨員群眾對作品進行點評⛹️♀️、點贊👨👧🤾🏿♂️,既收集意見建議🂠,又提升影響力。今年進入決賽的12個作品展播後,僅兩周時間觀看人次超過60萬,投票11.8萬次🌗,收集意見建議30余條。三是多維度決出高下。決賽中,由省、市𓀑、區相關專家、領導組成“專家評審團”,由現場黨員同誌組成“大眾評審團”👩🏼🦰,通過專家評審、大眾評審👩🏼🚒、網絡投票三個維度進行評分,確保評審結果公平公正。
課後,變“一講了之”為“持續升華”。一是擇優巡演提高認同感。推薦優質“微黨課”在不同層面舉行的慶祝建黨98周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鄰裏節”等專題活動中進行巡演👨🏽⚕️👨🏻🦼,擴大“微黨課”的受眾面🌹。二是網絡展播擴大影響力💁🏽♀️✊🏿。將優質“微黨課”作品𓀖,通過“青白江先鋒”微信公眾號、“i青白江”客戶端、青白江電視臺等媒體平臺進行展播,擴大“微黨課”的影響力。三是健全機製形成新常態👮🏽🦸♀️。建立“微黨課”賽課激勵機製🤹🏿♂️🖐🏼,將賽課參與情況🤱🏼、獲獎情況作為黨建目標考核加分項目🫧,作為“定標晉位”“兩優一先”評選的重要參考;健全“微黨課”賽課長效機製,對作品遴選🕵🏿、聯合指導、比賽評審🖕🏼🤾🏿♂️、結果運用、工作保障等作出製度安排,確保“微黨課”賽課活動常態化、長效化🍑、製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