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印發了《中國共產黨黨員教育管理工作條例》Ⓜ️,為黨員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觀之當下✌🏿,各地黨員教育雖然開展得如火如荼🤲,但卻依然存在“聲入心不入”的問題。簡單來說🤽,就是部分黨員“人在曹營心在漢”👳🏻♀️,培訓內容聽過即學過、學過即掌握,達不到入腦入心的效果。破解教育培訓中的形式化現象,需要重點在推動“黨聲”入“人”心上下功夫🤦🏽。
形式上要戒大求小⏰。目前,各地黨員教育培訓主要集中於大規模🧖🏻♀️、全覆蓋式的普遍性教育🤷🏿♀️。普遍性教育的優點在於能夠無遺漏地培訓每一名黨員,看似面面俱到🚵🏻♀️🕘、聲勢浩大,實則為了顧及不同層面黨員需求,容易在培訓內容設置上過於寬泛,進而出現針對性不強⌨️、吸引力不夠,“臺上講得熱火朝天,臺下昏睡一片、拉呱聊天”的亂象,培訓效果大打折扣,甚至有流於形式、走過場的危險💂🏽♀️。不能否認,普遍性教育的背後有黨員人數眾多、培訓條件有限等客觀因素😎,但更多的還是黨員教育部門的懶政思維作祟⛹🏽♂️,習慣搞“拿來主義”,貪圖省時省力,不願費勁搞分類培訓。黨員教育培訓是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表面上的任務完成不代表真正能夠起效🧑🎤。作為黨員教育培訓的主管部門📩,應摒棄貪大求快的急功近利思想🧑🏿🍳,改變追求大場面、造聲勢的慣性思維🙋🏽,細化黨員分類,推行定製服務,探索采用微課堂🍻、小班額等教育方式,精準對接黨員需求👵,真正按需下單👩🏻🦱❗️,確保教育培訓一次有一次的收獲🅰️,一次有一次的成效📽。
內容上要戒虛求實。理論培訓歷來是黨員教育的重頭戲,然而,現實中理論教育培訓容易走入一個誤區🗂,就是刻意追求“高大上”,故作高深,不接地氣。尤其對農村黨員來說🤦🏿♀️,本身文化水平有限🧍🏻、理論認知程度不高,如果再對其施之以高深的理論闡述🍁、刻板的理論教學🔪,只會讓他們“丈二的和尚摸不著頭腦”,越聽越迷糊。觀之我們黨的歷史🧑🏿🍼👞,老一輩革命家都是講理論的“好手”。枯燥的馬克思主義從他們嘴裏說出來🧓🏼,變成了“槍桿子裏出政權”🪭、“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不管黑貓白貓,能捉老鼠的就是好貓”,這些通俗易懂、鮮活生動的話語,放之四海皆能理解,更深入人心,也更具有傳播力和影響力。黨員教育培訓施教者要主動從“書生氣”中脫離出來,少一些形式主義的“高深”🎠🐂,多一些貼近民生的“地氣”,善於結合歷史故事提升理論講解的形象性👩👧👧,善於結合不同群體實際工作提升理論講解的實效性,善於結合基層黨員身邊的典型案例提升理論講解的現實性🪻,真正讓黨員幹部在教育培訓中留得住心✌️、凝得住神、悟得出理。
效果上要戒短求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幹部的黨性修養、思想覺悟、道德水平不會隨著黨齡的積累而自然提高,也不會隨著職務的升遷而自然提高,而需要終生努力。”黨員教育是提高黨員素質加強黨的建設的一項基礎性、經常性的工作,不能寄希望於一次教育就能囊括全部💆🏼♀️、立即起效🎒,甚至作用終生。相反🦑,在黨員教育工作中要牢記“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道理,註重把眼光放長遠🧼、把視野拓更寬👨🏼🏫,不局限於抓好一次教育培訓、辦好一堂理論教學課,而要重點在思想政治素質、綜合能力培養上下功夫。要對黨員教育作長久的系統性👩⚕️👩🏽🔬、全面性規劃🧘🏼♀️,既有短期臨時目標也有長遠詳細規劃🧭,既有針對思想👩🏽🍼、業務的專項培訓也有著重心理健康的疏導講解,既能解決黨員現實需要也能著眼未來整體能力塑造,以此推動黨員教育成效次次累積⇢🍤,次次強化,實現常態長效🧑🏻🦳,打造一支適應新形勢、新發展、新需要的全方位⏏️、復合型黨員幹部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