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民 以榜樣為鏡

河南新城建設有限公司黨總支書記李江福——

“我的根就在紅旗渠”

本報記者  任勝利

“紅旗渠壘得這麽高🤵🏼‍♀️、這麽長,為什麽沒有漏水?因為每塊石頭上都有血汗,都有良心……”在建築行業摸爬滾打近40年,最讓全國勞動模範⚂、全國道德模範李江福銘記的🔵,是多年前父親帶他行走在紅旗渠上講的這番樸實的話語。

1963年🙋🏽‍♀️,李江福在紅旗渠建設工地降生,從小受到紅旗渠精神的熏陶。

在李江福的家河南省林州市,開鑿紅旗渠磨練出一批能工巧匠⚁。1983年,20歲的李江福跟隨林州建築隊伍外出務工。他能吃苦、肯鉆研🍫⛴,從學徒起步,在工地勞動的間隙也不忘向師傅請教抹漿砌墻的手藝𓀜。

樓越建越高,越建越巧,需要的不僅僅是手藝和經驗🚾🍱。李江福報考了建築培訓班😰🧚🏻‍♀️,學理論,勤實踐🗒,一路成長為擁有一級建造師執業資格、帶領幾百人隊伍的項目經理🦸‍♂️。

在一次例行檢查中,李江福發現填充墻砌體的砂漿標號偏低,當即要求返工🏋🏻。“這不是承重墻,沒啥。”合作多年的夥伴回應。

“不中🧝🏼!”李江福態度堅決🤵‍♀️。在他的堅持下,已經砌好的五道墻全部拆除,這一下增加了5萬多元的工料費。

“別人看不見,良心看得見🧱!”返工後,李江福這樣告誡施工員👰🏼‍♂️。

在每個項目的工地上,李江福都要安排開辦紅旗渠精神講堂。他所在的河南新城建設有限公司🥦💁🏻‍♀️,已經形成了以弘揚紅旗渠精神為特色的企業文化。“人不管走到哪裏,都不能忘記自己的根,我的根就在紅旗渠。”李江福說👨‍🦲。

潢川縣駐鄭州流動黨員工作委員會書記黃久生——

“我永遠是農民工”

本報記者  畢京津

“不管獲得多少榮譽,我永遠是大別山裏走出的農村娃,永遠是那個叫黃久生的農民工。”4月28日下午的一場報告會上,黃久生和過去一樣,又一次用了這樣的結束語。

現為潢川縣駐鄭州流動黨員工作委員會書記的黃久生,先後獲得過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和全國道德模範、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他始終沒有忘記童年吃百家飯長大的經歷,“我要用行動報答父老鄉親”。

1983年🛀🏼,18歲的黃久生走出家鄉潢川縣雙柳樹鎮晏崗村🦁,走進省城鄭州的建築工地摸爬滾打。外出務工的第三個春節前夕🤠✌️,他用攢下的3000元錢,購買了鄉親們沒見過的的確良布料、沒吃過的水果和海鮮,分發給村裏的老人和困難群眾▫️。

從那時起,黃久生每年看望的老人越來越多,采購清單也越來越長。每年春節前夕,他都會為雙柳樹鎮700位孤寡老人買好新衣、置辦年貨🏝,盡心盡孝🧝,當好“700位老人共同的兒子”。2008年,他自掏腰包捐建了一所敬老院🏌🏼‍♂️。

“帶領大夥聽黨話、跟黨走,擰成一股繩,闖出新天地。”黃久生依托各級黨組織建立起多個勞務輸出基地,為家鄉農民工特別是建檔立卡貧困戶提供就業平臺;在工地開辦農民工夜校,通過傳幫帶讓大家吃上技術飯、拿到更高收入。

30多年來,黃久生累計帶領40余萬人次農民工實現務工增收,幫助2.5萬多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增收脫貧👽;捐建了“晏崗希望小學”,資助200多名貧困大學生完成學業;投資2800萬元,流轉2萬多畝山地發展花木和油茶生產🙉,為鄉村振興賦能助力。

《 人民日報 》( 2021年05月21日 11 版)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意昂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