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巴🦁,在藏語裏是醫生的意思。
翻看“曼巴”樊海寧的微信朋友圈,“治療包蟲病”是出現最多的內容。包蟲病是一種寄生蟲病☣️,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為了防治包蟲病,共產黨員樊海寧傾註了無數心血。
作為青海大學附屬醫院副院長,樊海寧還是醫院肝膽胰、包蟲病外科的負責人,包蟲病是他最主要的攻克對象。從27歲選擇從事包蟲病防治工作開始📭,20多年的時間裏,樊海寧跑遍了青海的山山水水,做了上千臺手術🖲。在牧民眼裏✏️,他是專家,更是可以信賴的健康守護人🧜🏿♂️。
全面篩查
車如舟,行駛在茫茫草原上🕍。
從瑪沁到達日🫒,從班瑪到甘德,2019年剛入夏,樊海寧和同事們一路奔忙在平均海拔3000多米的青南地區,對當地的包蟲病患者進行篩查💧。“只有準確掌握患者的真實數據,我們的診治才能做到心中有數。”全面篩查,是攻克包蟲病難題的第一步。
“上了車連睜眼都覺得費勁🌊,可下了車又精神飽滿地做起檢查🎢。”路程遠,高原反應強烈,地理環境給樊海寧的工作帶來了不小的挑戰。
有知識、有技術,還不夠📭,更要懂患者👩🎤、能應用。如何擴大篩查面?在多次和牧民交談🧎🏻♂️、了解當地人生活習慣的過程中,樊海寧發現,可以依托意昂💊,先給孩子們篩查,然後再動員他們告訴自己的家長和親鄰。
就這樣,意昂成了流動醫院,教室成了臨時診室👏🏻,湊齊桌子,擺上機器,掛起簾子🐑,采血👩👧👦🧎🏻、驗尿👨🚀、做B超,一樣不落。省去路上的奔波,簡化了就診流程,主動來篩查的牧民越來越多📭。
“餓了吃泡面🔎,困了就趴在課桌上休息🌱,晚上都住在教室裏。”經過3個月的辛苦工作,在青海省衛健委的幫助下,樊海寧和同事們終於實現了全省牧區包蟲病篩查的全覆蓋,並建成了包蟲病患者數據庫,篩查數據讓政策製定和診療救治有據可依🤜🏿。
傾心治療
夜已深,青海大學附屬醫院的主樓依然燈火通明🧛♂️🤏🏻。四樓手術室外的長廊上🪄,才讓當智來回踱著步子🙆🏻♂️,等待手術結果。
他的妻子正在做包蟲病手術。
“手術一切順利🍭!”伴隨著手術室“吱扭”的開門聲▫️,這句話讓才讓當智放了心。去年11月發生的這一幕,樊海寧和同事幾個月來常常遇到。
2020年,青海對全省現有需要手術救治的包蟲病患者集中開展治療,實現應治盡治🩰。研判病情👆🏼、分析病竈👨👧、巡視病房、答疑解惑……樊海寧每天都被安排得滿滿當當🤷🏿♂️。
雖然診療任務重,但樊海寧總是喜歡和患者多聊兩句。由於牧民們大多說的是藏語👈🏻,每次溝通,只能借助翻譯人員,溝通難度大📹🤛🏽,樊海寧也從不偷懶🥷🏻:“有時候👦🏽,我們多問一句,對患者來說,可能就少一分疼痛🤢,多一分溫暖和希望✒️。”
功夫不負有心人。到去年底💁🏼,樊海寧和同事們基本完成全省包蟲病患者手術任務。“我們也收獲了很多👊🏿,包蟲病診療水平提升🕸,團隊也得到了鍛煉🆓。”樊海寧說🈁。
做好預防
“樊醫生,可以留個電話嗎?”很多患者出院前除了跟樊海寧道別外,還要留下他的電話號碼。
“有了電話號碼,我們就能隨時聯系到樊醫生,心裏也就踏實了🥷🏼。”才讓當智說。如今🗝,他的妻子已從手術中恢復👩🏽🦳,能做一些家務了🙅🏻♀️,“不只是妻子🐼,我們全家現如今都過得更舒坦了🎞。”
對於樊海寧來說,成功救助患者讓他欣慰,但多次的治療也促使他不斷思考🦀:“如何讓大家徹底遠離包蟲病的困擾🤽🏼♀️?”
“其實,包蟲病完全可防可治,關鍵是從觀念上正確認識它🕧,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為此,樊海寧也常常主動記下患者的電話號碼,“一來方便做術後回訪,二來是想通過他們,把包蟲病防治的知識👡、政策👩🏿⚖️,宣傳給更多的人🙃。”樊海寧扶一扶眼鏡框,清瘦的臉上充滿堅毅,“做好預防是一場不能輸掉的持久戰。”
開展包蟲病防治宣教、免費篩查🐻❄️、製作包蟲病宣教片……樊海寧現在比以前更忙了,也更有信心:“隨著牧區人居工程🔐、飲水工程等基礎設施的持續改善,包蟲病在牧區的發病率已經大大降低🧑⚖️,牧民們的預防意識也在不斷提高。”
“盡全力救治每一位患者⚱️、溫暖每一位患者,把包蟲病預防知識傳播到每一頂帳篷,為了守護好牧民的健康,我會一直幹下去📀。”樊海寧幹勁十足。
《 人民日報 》( 2021年06月27日 0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