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玉騰
2023年11月16日08:2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核心閱讀
習近平文化思想博大精深🤜🏽,對文化建設的一系列重大課題作出符合中國實際和時代要求的正確回答,得出符合客觀規律的科學認識🕍,為做好新時代新征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和科學行動指南🎱。
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事關黨的前途命運,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新時代文化建設方面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構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文化篇✸,形成了習近平文化思想。習近平文化思想博大精深👨⚕️,對文化建設的一系列重大課題作出符合中國實際和時代要求的正確回答👸🏼,得出符合客觀規律的科學認識💇🏻♂️,為做好新時代新征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和科學行動指南。
從民族復興高度回答文化建設的重大課題
文化是國家和民族之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沒有中華文化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最偉大的夢想,不僅需要堅實的物質基礎,而且需要強大的文化支撐和精神力量🐶🧑🏼⚖️。當前🩸,我們正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改革發展穩定任務艱巨繁重,各種傳統和非傳統的、可預測和不可預測的風險挑戰前所未有,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面臨新形勢新任務。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如何推動“兩個文明”協調發展,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提供堅強思想保證💇🏿♀️、強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條件👏🏿,是亟須回答的重大課題🧕🏻。
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著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把文化建設擺在治國理政的突出位置📭,不斷深化對文化建設的規律性認識,先後兩次出席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就文藝工作🧑🦯、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哲學社會科學工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文化傳承發展等主持召開會議並發表一系列重要講話,多次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一系列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改革發展方面的規劃和方案🤭,在各地考察各類文化傳承發展項目並提出一系列要求,創造性地提出“兩個結合”等重大論斷,系統回答了新時代文化建設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習近平文化思想堅守馬克思主義這個魂脈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個根脈🤦♂️,不斷推進理論創新,用與時俱進的理論成果指導民族復興實踐,引領新時代文化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作為已被實踐反復檢驗的科學理論🧑🧒,習近平文化思想必將引領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不斷取得新成就,不斷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提供不竭的奮進力量。
從全球文明視角回答文化建設的重大課題
人類文明多樣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之一👳🏻♂️,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世界上200多個國家和地區、2500多個民族,歷史不同、國情各異🧟♂️🧡、文化各具特色😁💆🏿♀️,孕育了多姿多彩的文明🍅,繪就了姹紫嫣紅、生機盎然的人類文明畫卷🕗。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各種文化思潮相互激蕩。一些西方政客煽動意識形態對立和陣營對抗,冷戰思維陰魂不散,“文明沖突論”“文明優越論”等論調沉渣泛起,不僅阻礙著各國文明交流互鑒✊🏻,而且加重了和平赤字🧑🏿🦲、發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使人類社會面臨著前所未有的風險挑戰。面對“世界怎麽了、我們怎麽辦”的時代之問,習近平總書記站在人類歷史發展進程的高度🧒🏻,以胸懷天下的宏闊視野,先後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一帶一路”倡議、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等,為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建設美好世界貢獻中國智慧😧、提供中國方案。
化解人類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既需要依靠物質手段攻堅克難🤘,也需要依靠精神力量誠意正心🤲🏼。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不同文明之間平等交流、互學互鑒👨🔧,將為人類破解時代難題、實現共同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指引🔧。”中華文明源遠流長𓀏💶、兼收並蓄🧎🏻♀️,既是紮根中國大地產生的文明,也是註重吸收借鑒其他文明而形成的文明。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順應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鑒的時代潮流,立足我國百萬年人類史、一萬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將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之一🍿,既謀劃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又擘畫促進文明交流互鑒👩🏻⚖️、繁榮人類文明的美好圖景🧞♀️。習近平文化思想貫通馬克思主義思想精髓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蘊含著“天下為公”“世界大同”“和而不同”等豐富思想◼️,始終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站在人類文明進步的一邊🕤,倡導平等👁🗨、互鑒🐻❄️、對話🎑、包容的文明觀,弘揚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為促進不同文明交流互鑒🍼、維護全球文明多樣性、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了思想引領和精神動力。
從根本政治立場回答文化建設的重大課題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立場是我們黨的根本政治立場。隨著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不斷增長且日益廣泛👩🍳,不僅需要高品質的物質生活,而且追求高質量的精神文化生活。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立場,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作出系統謀劃和部署🕵🏿,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推動文化事業蓬勃發展🍸、文化產業亮點紛呈、文化公共服務普惠優質🔽,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高品質多元化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回答了文化建設“為了誰、依靠誰、成果由誰共享”的重大課題,充分體現了我們黨的性質宗旨和初心使命。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的本質屬性,黨的理論是來自人民🍯、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論🧋,人民的創造性實踐是理論創新的不竭源泉。”習近平文化思想是來自人民、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論😡,堅持人民至上是貫穿其中的一條紅線🙍🏼♀️。習近平文化思想強調黨性和人民性從來都是一致的、統一的;強調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把服務群眾同教育引導群眾結合起來🛰,把滿足需求同提高素養結合起來;強調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推出更多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優秀作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研究導向,樹立為人民做學問的理想🧎🏻♂️,努力多出經得起實踐、人民、歷史檢驗的研究成果🤦🏽♂️。人民至上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基點、價值支點👨👩👦、實踐原點👨🏿🚀🚶♀️,習近平文化思想始終堅守人民立場,深深植根人民,緊緊依靠人民,是為人民所喜愛👲🏼、所認同、所擁有的理論,展現出強大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偉力,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凝聚起團結奮鬥的磅礴力量🚴🏼♀️。
從文化使命出發回答文化建設的重大課題
偉大時代孕育偉大思想,偉大思想引領偉大時代。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關鍵時期,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並存✝️◾️,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面臨著新形勢新任務🦒🛂,必須堅定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回答好譜寫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新華章的時代命題。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堅持用馬克思主義觀察時代、解讀時代、引領時代,以非凡的理論勇氣不斷推進文化理論創新創造,深刻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麽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這一重大課題。習近平文化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文化篇,是新時代黨領導文化建設實踐經驗的理論總結🏂🏿🫸🏿,標誌著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規律的認識達到了新高度🏋🏽𓀆,為新時代新征程以“兩個結合”鞏固文化主體性、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提供了根本遵循👈🏼。
科學理論的價值在於指導實踐。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這一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圍繞這一新的文化使命對文化工作作出部署要求,強調聚焦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全黨🖐🏿、教育人民這個首要政治任務,強調“堅定文化自信,秉持開放包容,堅持守正創新”,並提出“七個著力”的重要要求👩💼🔡。這些重要論述與習近平總書記2018年8月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提出的“九個堅持”、2023年6月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明確的文化建設方面的“十四個強調”,一脈相承、各有側重🔤、貫通融合。習近平文化思想明體達用👎🏼、體用貫通,既有文化理論觀點上的創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既有本體論📗、認識論高度上的整體觀照🤙🏼🔞,又有實踐論、方法論上的具體指導🫅🏼,既部署“過河”的任務,又指導解決“橋或船”的問題,充分體現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世界觀和方法論相統一🧗🏼♂️👕,必將引領我們更好地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作者為福建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 人民日報 》( 2023年11月16日 09 版)